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 更多4
编号:10747224
高血压如何不发展成脑血栓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16日 《当代健康报》 2004.12.16
     本报讯 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交通医院研究的“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病关系科研课题,日前经由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华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学会及山东省有关著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脑血栓(脑梗死)、冠状动脉血栓(心肌梗死)病人中有80%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这些血栓性疾病关系密切已是定论。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交通医院课题组专家从血管内皮、凝血、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六大方面,选取有特异性的26项指标,用目前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1000例各级水平各种危险层次的高血压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患高血压后要早期治疗控制血压,特别是在Ⅰ级低危高血压病人中尤其重要;在Ⅱ级和中度危险以上的高血压病人中,在诊治高血压的同时,应重视“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和干预性治疗,阻止“血栓前状态”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预防高血压病发展成脑血栓及心肌梗死。

    课题组专家还对26项指标,进行了多元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为纤维蛋白元的升高、血小板活化,内皮损伤的有关6项指标,与血栓形成关系最为密切,建议将此6项指标作为“血栓前状态”的必查指标,用于诊断。同时提出了血管内皮应该是高血压损伤的第一靶部位,也是“血栓前状态”产生的启动因子。并建议,心血管医生在诊治高血压病过程中,应注意应用血管内皮保护剂及“血栓前状态”的相应针对性干预剂。

    经检索20年国内外文献库认为,该项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冯延民), 百拇医药